最近,跟趕進度似的看了這部影集。
我忘了開始是什麼。好像是惹掐鈴小姐跟我說這部影集還不錯看,推薦了一下。搞的我最近回到家就開始跟發了瘋似的。偏偏,第一部是集數最多的。不過幸好,S5就結束啦~
有鑒於我的確是很認真地看了這部影集,所以心得還是要寫一下。
故事從Brian及Micheal、Emmitt、Ted這四個人的友情開始說起。
第一集就把重要的男主角之一:Justin給代入。
接著,是拉拉夫妻的Linz以及Mel。
如果說猜測編劇的用意,這七個人在劇中,足以代表了各種不同的同性戀者。
Brian是個享樂派。他所代表的大概就是鎮日留連在三溫暖及Pub的那些寂寞的同性戀者。他們對於自己身體的慾望非常了解,對於別人的鄙視及羨慕也非常了解。他們自以為活得比別人更快樂,其實卻是比所有人都寂寞。
Micheal是個居家型。他或許在男同志族群裡算是小眾,他居家,他戀家,他重視每一種感情。相對的,他也比所有人更搖擺不定。他渴望有個終生伴侶,但有時候,卻又不想因此而放棄整座森林。(雖然很多時候他只是進去森林裡參觀的那個人)
Emmitt則是所謂的CC。但是不要懷疑,通常CC比所有人更纖細,他們更重視心靈的交流。(詳見E20,哈哈哈)而換句話說,CC或許也喜歡肉體,但是他們更喜歡有智慧的男人,也更討厭自以為是的人。
Ted算是個…擺盪在所有類型中間的人。他說話很毒,卻總是一針見血;他羨慕同志開放的身心,也羨慕直人的隨心所欲。雖然S1他也許不出色,但是他卻仍然是個不可少的角色。
Justin象徵的是年輕族群。這族群開始面對自己的性取向,對同性或是對異性。(我記得有研究報告指出,大多數這時期的年輕人都是雙性戀)許多人認為Justin或許是因為被Brian給吃掉了,所以才會變成同志;但是換個角度想,或許是編劇要我們這麼以為。試想,Justin其實還是可以跟Daphne上床,這是個劇情中很大的暗示。
Linz以及Mel,雖然是拉拉夫妻,但是他們演繹的是同志的家庭生活。很多問題和直人夫妻沒什麼兩樣。一樣會吵架,一樣會濃情蜜意;不一樣的是,他們面對的是更多的歧視,比如說Gus半夜發燒進了醫院的那集。
這不只是單純的喜劇片,編劇藉由了這麼多的角色,討論了關於同志現今在我們社會中的地位。也許我們自己為現代的社會對於同志這族群已經很能夠接受了,但是實際上還是不夠的。
「體諒與包容,跟接受,是不一樣的。」這是我國中時在【同位素】這個電子報上看到的。主編小熊(我大概會永遠記得他)舉了一個例。有對夫妻(或是爸爸),總是說他們能夠包容同志。可是有一天,他們的兒子出櫃了,然後他們家發生了家庭革命,兒子幾乎被趕出家門。
這就是人們眼中的體諒與接受。它不一樣,很明顯地。
許多歧異點平常或許沒有發現,但是它卻是隱藏在很多細微的地方。比如說E22,Vic的猥褻罪獲得平反,而被告的原因居然是因為該警察歧視同志。這樣看或許大家都會說很不公平,可是諸如此類的事情的確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在發生。
今年年初,紐約通過了同志結婚法,真是可喜可賀,不用再去到加州或是荷蘭了。
回到主題。我很喜歡編劇在每一集都做了不同的安排,而我最喜歡的是,他在短短的四十多分鐘內,把每個人的感情細膩的地方,僅僅只用了本人或是旁人的幾句話就表達出來了。(或許還得歸功於演員的超棒演出,眼神、肢體動作之類的,非常棒)戲劇本身內容充滿了性,卻不肉慾,因為它有感情。
當然,很多人最喜歡的應該還是Brian跟Micheal之間的"友情"吧。看過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寫最後這兩人一定要排除萬難的在一起。可是當我看到S1的結局時,我總覺得,只要Justin還在,他們兩個就不會在一起。(好可憐,Micheal的老公一整個被我排除)不是因為Justin會倒追Brian,而是因為,他讓Brian不忘記自己還可以有選擇。所以Brian對Deb說的,他和Micheal會成為棕櫚泉里的一隊一起等死的老同志。那時候他們已經老了,除了等死,沒有別的了。
這是要怎麼在一起嘛…